【BIM优秀案例】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

2025-03-14 17:38 公共建筑

【BIM优秀案例】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

项目简介:

  杨树浦水厂始建于1881年,是中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之一,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次改造工程旨在提高供水水质、增强城市供水安全,改造总水量目标为120万m³/d,新增深度处理和排泥水处理系统,改造现有常规处理系统。

  1. 文物保护要求高:厂区内大量历史建筑需在改造过程中严格保护,施工空间受限,改造方案需兼顾文物保护与功能提升。

  2. 地下管线复杂:因百年多次改造扩建,地下管线资料缺失严重,部分管渠未探明,施工中需动态调整方案。

  3. 历史档案缺失:文保建筑及部分构筑物历史图纸不全,需通过现代技术方法重建数据。

  4. 改造与供水并行:改造期间需保障正常供水,施工步骤复杂,协调难度大。

  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通过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现代化改造的有机结合,确保了工程的高质量推进。

  针对厂区文保建筑历史久远、档案缺失的问题,采用倾斜摄影和激光扫描技术,重建三维真实场景模型,为设计和文物保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持。通过BIM技术动态模拟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确保文保建筑在改造中的安全性,规避施工风险。

  基于SMEDI-CBIM协同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全过程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平台支持进度计划4D模拟、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为文物保护提供监测预警,为运维提供数据基础。

  围绕智慧项目管理、智慧实施工程技术、智慧文物保护等主题,搭建智慧工地专栏,集成各类监测数据,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BIM技术贯穿设计、施工、运维全阶段。设计阶段,利用倾斜摄影模型和激光扫描数据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案,通过可视化编程引擎快速生成模型,提升设计效率;施工阶段,基于BIM模型进行关键工序模拟,部署轻量化模型和移动端应用,方便实施工程人员实时查看;运维阶段,数字孪生系统基于BIM模型对水厂的运作时的状态进行实时模拟和仿真,帮助运维人员全面掌握设备正常运行情况、水质变化趋势以及设施健康状况。

  经济效益:通过BIM技术优化设计和辅助施工,提升了沟通效率,减少了返工和资源浪费,明显降低了工程成本,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在保护历史文物的同时,提升了供水水质和城市供水安全,惠及近300万市民,增强了社会对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认同。

  行业示范:项目为类似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BIM技术应用范例,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最新国企招人! 下一篇: 2025第五届国际工程建设供应链博览会

COPYRIGHT (C) 2022 乐鱼体育全站(最新)官网登录-在线app登录地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