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09:58 新闻中心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推进落实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谋求新发展的突破之年,弘扬“一次把事情做好”的企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民生为重、科技领先、兼顾效益”的企业宗旨,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供水量完成全年计划的99.19%;售水量完成全年计划的99.81%;平均日供水量73.37万米3;产销差率9.43%;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施工,工程业务稳步推进,确保工程顺利完工。供水管网工程全力推进,全市农村供水管网及一户一表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年度改造任务;江阴市澄南加压站及配套管线主体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
报告期内,污水处理生产稳定,达标排放。恒通排水公司通过市场竞争顺利中标了
“2022-2023年度申港街道雨污水管网设施运行维护及常规维修项目”、夏港街道排水管网养护及周庄镇“四位一体”业务;稳步推进江阴市城区、高新区“四位一体”工程;顺利推行城区、高新区“智慧排水”建设,完成GIS系统、外勤、物联监测、管道完整性、排水户管理系统的开发并运行;制定了《城区防汛网格化应急处置分组方案》,细分城区12个防汛网格。
为进一步深化江阴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提升用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公司以现金4,174.60万元收购了江阴市申港自来水厂有限公司资产;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技术研发和推广,公司投资设立了“上海华澄水润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润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延长污水处理产业链,拓展公司排水管网设施的建设、运营及维护业务,公司以现金1,274万元收购了高源管网公司100%股权,并以现金13,800万元对高源管网公司进行实缴注册资本。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研发实力。报告期内,公司科研项目《江阴市小区高品质供水工艺选择研究》、《高锰酸钾复合药剂替代水厂高锰酸钾研究》、《供水管网监测设备用水力发电装置研发》、《智能太阳能照明系统研发》、《智能消火栓研发》5项已通过验收;《城市水处理厂絮凝投药智能复合控制系统研究》、《城市自来水管网智能修复技术研究》、《新营销系统研发》、《移动式泥水分离设备研发》等30项科研项目正在研发中。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一种具有防漏电功能的临时用电施工设备”、“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穿越施工装置”、“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7项,“江南水务智能化光伏发电照明系统软件V1.0”、“江南水务大数据中心管理系统V1.0”、“江南水务供应商管理系统V1.0”软著权3项。智慧水务2.0建设稳步推进,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顺利推进,助力公司给排水业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促进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推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和应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持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按照法定程序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完成了新一届高管的聘任工作。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机制,修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公司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及证监会最新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公司章程》及配套制度进行了修订;按照新的组织架构,对公司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进行修订《内部控制手册》,对业务进行了整合,新增研究与开发、担保业务、业务外包等流程控制,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建立督查督办制度,对公司重点项目实施督办管理,为公司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及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完成了202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工作及审计工作,审计机构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
一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党委科学决策水平。2022年,公司党委会修订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规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与《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制度》等制度融合,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党委在公司治理中“把方向、管全局、保落实”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结合公司实际,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用党建思维抓业务工作。把打造新的党建品牌作为推进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创作打磨“辉映清泉”党建品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交相辉映、相融发展,在做精做优主业供水的基础上,逐步向排水、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等环境产业持续发力,致力培育新的发展后劲。
三是成立“党建领航科技创新,红色赋能智慧水务”书记项目。公司党委以党建引领科创项目为主线,以科技自主创新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深化基层与职能部门的协作,依托公司内部创客中心,发挥科技成果孵化转型应用、科技人才培训、运营效能提升等核心功能、把国企党委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形成“党建+科创”双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代码:D4610);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的“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代码:D46)。
(1)自来水业务: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自来水制售;自来水排水及相关水处理业务;主要产品为自来水。水务行业发展目前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属于公用事业领域,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盈利能力受能源、基础性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性影响较小。随着国内城镇化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来水需求量和饮用水标准逐渐提高,提质增效降低漏损率;水务行业信息化不断提速,智慧水务作为信息技术与水务管理结合的先进模式,促进行业发展的技术不断革新,利用智慧水务提升水务业务的竞争力,成为推动行业技术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工程业务:公司工程业务承接自来水管道安装等工程,业务范围主要在江阴市。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的治理,排水管网系统的优化、管网新建/改扩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以降低管网漏损,建立高标准的城市供水设施体系,为公司管网新建/改扩建等带来了新的发展。
(3)污水处理业务:污水处理业务包括污水处理、排水管网运维、排水管网工程业务板块。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生态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强调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随着社会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标准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为行业进步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江阴市生态环境基础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治水基础设施升级目标:到2024年,全市建成区100%建成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8%,新建污水管网60公里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生活污水自然村治理覆盖率达93%。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和主要涉水行业所在园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为公司拓展污水处理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营业务为自来水制售;自来水排水及相关水处理业务,同时经营工程业务和污水处理业务。
1、公司拥有小湾、肖山、澄西3座地面水厂,设计产能分别为30万吨/日、60万吨/日、20万吨/日,总设计能力为110万吨/日。
公司自来水业务为特许经营模式,根据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的批复》(澄政复[2010]14号)文件,及江阴市建设局与江南水务签署的《江阴市城乡供水特许经营协议》,江阴市政府同意授予公司供水特许经营权,期限为30年。
公司生产自来水所需的制水材料主要是净水剂等。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集中采购及招标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制度,公司主要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采购。公司设定了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采购程序,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和仓库管理制度,所有设备、主要生产原材料、辅助生产材料和工程材料均按公司的相关制度进行采购、保管和发放。
自来水生产是通过制水工艺去除原水中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自来水厂使用取水泵站将原水输送至厂内加药间,经过原水预处理,混凝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和深度处理,消毒处理等工艺流程,得到符合生活及生产用水标准的净水,然后通过自来水管网进行输配。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供水销售模式,公司将自来水输送至用户端,直接向用户收取水费的贸易结算销售模式。
1、工程业务主要由全资子公司市政工程公司负责经营,市政工程公司具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资质。
工程业务范围主要在江阴市,目前主要有自来水管道安装工程、一户一表改造工程、高层高压管工程、房产小区管网建设工程、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维护工程、市政雨污水管网工程等。
(1)自来水管道安装工程、一户一表改造工程、高层高压管工程,公司在拥有的工程承包资质范围内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根据《江苏省统一安装工程计价定额》(2014年)、无锡市建设工程材料市场信息指导价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编制预算,以此确定合同价格,公司在合同工期内开展施工,根据工程施工合同或工程完工量向建设单位收取相应工程价款,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确认收入,工程完工后,根据《江苏省统一安装工程计价定额》(2014年)、无锡市建设工程材料市场信息指导价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编制结算(如建设单位需提交中介机构审计的则交由第三方审计),以此确定最终工程价款,并尽快与建设单位结清工程款。
(2)房产小区管网建设工程、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维护工程、市政雨污水管网工程,公司在拥有的工程承包资质范围内与房产商签订合同,分别根据江阴市有关文件规定,确定合同价格,公司在合同工期内开展施工,按合同的相关约定向房产商收取相应工程价款,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确认收入,工程完工后按房产小区的测绘面积与上述物价局文件规定的单价最终确定工程价款,并尽快与房产商结清工程款。
污水处理业务包括污水处理、排水管网运维、排水管网工程业务板块。恒通排水公司具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叁级、施工劳务不分等级的资质。
污水处理业务:拥有南闸污水厂、江阴市恒通璜塘污水处理有限公司2家污水厂,处理能力合计为3.5万吨/日,主要负责处理南闸、徐霞客(原璜塘、马镇区域)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均采用国内成熟污水处理工艺,达到达标排放的要求。
排水管网运维业务:采用“招投标或协议方式的运营维护”、“经营权方式的运营维护服务”模式,以排水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为客户提供排水管网设施和排水泵站的运行管理、巡视、养护和疏通等“智慧排水”服务,打通关键节点,使得建成的排水管道能组网运行,充分提升污水的收集、输送效率。
排水管网工程业务:在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对管网设施的维修、大修、抢修及完善性改造工程。通过专业化测绘、检测、排查、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及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维的工程实施,助力水环境治理。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特许经营权优势、服务优势、质量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方面。
公司拥有自来水供水特许经营权。根据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的批复》(澄政复[2010]14号)文件,及江阴市建设局与江南水务签署的《江阴市城乡供水特许经营协议》,江阴市政府同意授予公司供水特许经营权,期限为30年。
本着“用心细节、专心品质”的服务理念,公司在线下推进片区网格化管理,线微信公众号服务载体,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智慧网厅、智慧客服为核心的智慧供水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和精细化管理,推出远传数据实时共享等增值服务,实现“互联网+用户+员工”的现代化服务新模式,保障优质的服务和质量管控。
公司在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授权的第三方评级中被评为“中国供水服务5A级企业”,为行业首批标杆企业;被江苏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江苏服务业名牌”称号。
公司积极推进供水服务标准化建设,201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公司“国家级供水服务标准化试点”进行终期评估验收,公司以高分了通过了国家级供水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以“借力标准新引擎、助推供水服务提质增效”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制定,加强标准化宣贯,发挥省水协标准化主任单位的示范作用,推进标准化行业覆盖,努力打造标准化供水服务平台。2022年8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2022年度139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考核评估合格的通知》(国标委发[2022]27号),江苏江南水务供水服务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合格。
由江苏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组织制定,公司主编了《用水信用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经江苏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批准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是江苏省水协2020年第一个团体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用水信用管理规范》是将用水信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要求,为促进行业用水信用统筹建设、区域消费公平和协同发展而制定的。
2021年7月22日,在由E20环境平台与供水服务联盟主办的2021(第六届)供水高峰论坛上,公司“用水信用体系建设案例”和“远传智能水表的管理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2021年度供水行业机制和模式创新类优秀案例。
19001-2016/ISO9001:2015、GB/T24001-2016/ISO14001:2015、GB/T45001-2020/ISO45001:2018三体系监督审核,为客户提供了满意产品,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和投诉,环境保护达到规范要求。2020年12月,公司顺利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江苏评审中心对公司QES监督审核。公司检测中心为江苏省城镇供水企业一级水质化验室,并取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证书(注册号:CNASL3926),具备国家级实验检测资质,全覆盖106项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20年1月,完成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和扩项工作,目前认可检测能力包括水质、水处理物质共有186项,其中水质153项,水处理物质包括聚合氯化铝、氯化铁、石英砂滤料、活性炭共33项。公司水质检测采用三级检验、二级监督制度,保证水质的优质和安全。
秉承“科技领先”的企业宗旨,致力于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应用与成果转化,通过工程研究中心、江南水务智慧水务研究院、科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推进公司“智慧水务”、“智慧排水”的发展,为自来水业务、工程业务等业务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公司《城市智能水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0-K7-5),根据住建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科[2010]64号),被列入住建部2010年科学技术项目。
公司共有14项科研项目已通过验收,报告期内《江阴市小区高品质供水工艺选择研究》、《高锰酸钾复合药剂替代水厂高锰酸钾研究》、《供水管网监测设备用水力发电装置研发》、《智能太阳能照明系统研发》、《智能消火栓研发》5项科研项目已通过验收;《城市水处理厂絮凝投药智能复合控制系统研究》、《城市自来水管网智能修复技术研究》、《新营销系统研发》、《移动式泥水分离设备研发》等30项科研项目正在研发中。
市政工程公司“城市地下管网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是对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革命创新,主要应用于老旧破损的雨污水管和给水管道的修复,该技术的应用对周围环境干扰小,安全性好,施工效率高,还可加大原有管道的过流能力,其优势远远超过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现阶段公司已掌握了包含cipp热塑成型管道修复技术、uv-cipp光固化管道修复技术等雨污水管道修复技术和给水管道不锈钢内衬管道修复技术,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自主研发了管道清理机、撑管器等技术专利。参与了江苏、福建、上海等地的自来水管道修复工程,公司将继续在实践中改进技术,提升工程品质。
公司科研项目“给排水设施物联网智控系统”团队荣获2021年“科创无锡”“创响无锡”创新创业无锡市级优秀奖,2021年“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信息技术领域三等奖。给排水设施物联网智控系统的核心是项目组自行研发的智能数据采集模块,其通过采集、保存并远传现场数据,再由系统进一步分析数据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随着未来自控和数据采集覆盖面要求的提升,分散的泵站、测压点、流量计、在线水质仪表等数据需要不断的接入智慧水务系统,通过该技术可快速实现智能化集成,达到给排水设施高效管理的目标,其具有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和系统集成方式灵活的优势,并可节省人力、降低运营成本,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该技术已应用于污水泵站智能化改造、智慧截流井建设、调度备用系统等多个项目。
公司始终坚定不移科创兴企,搭建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加强技术研发队伍建设,以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拥有25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和1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一种具有防漏电功能的临时用电施工设备”、“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穿越施工装置”、“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7项,“江南水务智能化光伏发电照明系统软件V1.0”、“江南水务大数据中心管理系统V1.0”、“江南水务供应商管理系统V1.0”软著权3项。
报告期内,总资产585,396.92万元,同比增长2.40%;净资产349,104.31万元,同比增长5.92%;营业收入126,801.66万元,同比增长1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十四五”时期,水务行业开启了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的新发展理念逐次渗透于各产业支持政策,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推动了水务行业高速发展,对企业品牌影响力、运营力、创新力要求渐增,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国家及部委相继颁布了《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关于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一大批重要政策及文件,这预期水务行业在智慧水务、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有重大突破。
2021年3月,国家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现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推动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联合颁布了《“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旨在系统推动城镇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快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效能。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城镇污水处理体系”的主题,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大力实施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县城污水管网改造更新;推广实施供排水一体化,“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保障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探索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规划》对污水收集网络建设、处理设施布局、质量管控、技术标准、投融资支持等各方面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提高了行业准入的门槛,行业小、散、乱的局面加速改善。
2021年10月1日,《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管办法》正式施行,规范了供水价格的计价方式,明确了供水价格由准许成本、准许收益和税金构成,供水价格向市场化调整,有利于推动供水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未来,随着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我国城镇供水价格有望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供水企业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2021年11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提出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城市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基本完成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划定、立标并开展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到2025年,全国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
2022年4月8日,江苏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90%以上),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6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
2022年8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自2023年4月1日起,城市供水全面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全流程保障体系和基本健全的城市供水应急体系。推进供水设施改造,升级改造水厂工艺,加强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居民加压调蓄设施统筹管理。提高供水检测与应急能力,加强供水水质检测,加强供水应急能力建设,加强供水设施安全防范。优化提升城市供水服务,推进供水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供水信息公开。健全保障措施,落实落细责任,强化要素保障。
2022年9月8日,《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方案》提出要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共抓大保护工作基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供水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相当比例的城市仍然使用七八十年代铺设的老旧管网,管材质量堪忧,管网老化、破损严重,容易影响供水水质安全,通过更新、改造城市老旧管网,不但能够降低管网漏损,还能提高城市供水水质的稳定性,降低供水能耗,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2022年1月,住建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2022年2月颁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工程、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一户一表改造等,对超过使用年限、材质落后或受损失修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要以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为抓手,系统性的提升城市供水的各个环节,建立高标准的城市供水设施体系。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12%(2020年)的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8%;其他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7%。
202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两本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其中,《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是唯一一本针对城市给水工程的标准规范,已于10月1日开始实施,它的实施进一步保障了城市给水工程的安全性,规范的发布,为给水排水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基本指南。
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政策与标准,智慧水务内容涉及发展智慧排水和污水处理、智慧水利、智慧防洪等,如《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计划》等,在这些政策的双重保障下,加快智慧水务、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建设部署,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随着国家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入,预计智慧水务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水务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智慧水务作为信息技术与水务管理结合的先进模式,促进行业发展和技术不断革新。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创新趋势,助推了城市治理模式升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城市供水管理办法(2021版)》明确要求,鼓励和支持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研发,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提高城市供水现代化水平。户表改造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倡导使用智能水表。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逐步实现远程监控、信息采集、系统智能调度、事故智慧预警等功能,为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公司自来水业务处于行业成熟期,在江阴地区具有相对优势地位。围绕打造中小城市水务企业行业标杆的总目标,锚定新需求、新理念,强化市场意识,抢抓市场机遇,积极拓展环境产业。深入实施智慧水务2.0计划,充分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供水、排水领域实现更深度的感知、协调、智能,依托数据平台,全面提升公司的运营能力和决策水平,同时,在变化中将不断探寻新的领域,实现稳健发展。
总体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中小城市水务企业行业标杆的目标,做强做精水务主业,在主业覆盖区域内的市政基础产业领域实施多元化发展,植根公用事业、服务民生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体发展目标:围绕打造中小城市水务企业行业标杆的总目标,以优势业务--供水业务为依托,以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以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为保障,以提供增值服务为目标,以服务客户为抓手,提升自来水及其服务品质;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环境产业市场占比;创新投融资模式,提升资本经营能力;扩大市场范围,提升供排水产业发展水平;主动开拓市场,积极参与公用民生事业,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弘扬“一次把事情做好”的企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民生为重、科技领先、兼顾效益”的经营理念,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稳中求进,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计划全年供水量27,000万立方米,售水量24,000万立方米,产销差率不高于10%,水费回收率不低于98%,管网压力合格率100%,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优化、完善工程管理各项制度,以工程质量安全为重点,强化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监督,常态化开展施工检查;抓牢工程建设基本环节及关键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通过提升市政工程的资质和竞争力,利用市场化的手段、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等创新技术,进一步开拓工程业务市场,拓展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围绕《江阴市生态环境基础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建设,深化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公司将抓住机遇,参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拓污水处理业务,拓展排水设施运维业务,推进“四位一体”工程建设,推行“智慧排水”建设,逐步实施排水一体化运维管理,为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水环境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充分利用研究院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以创客中心为主阵地,推进校企合作落地生根,打造成为集培训、交流、试验、展示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加大科创投入,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技术支撑,做好自主研发项目的推进,加强对已验收的研发项目进行开展项目建设,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为水务行业优质供水、行业信息化发展等提供新的发展和保障;三是围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现有业务为基础开展持续性创新,在高品质供水、智慧水务、标准化应用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发展战略和公司治理过程,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方面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植根公用事业、服务民生健康,服务地方经济。公司高度重视ESG建设与推行,ESG为综合性、长效性工作,公司将联合中介机构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订相应管理办法和制度;二是开展ESG的学习和培训,进行全员培训;三是不断进行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低碳工艺;四是积极推行ESG信息披露。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订《江南水务青年员工“雏鹰”计划》,利用“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培养体系,多措并举提升青年员工能力。针对青年员工学历、经历不同,按岗位和条线要求加以区分,实施差异化重点培养;按照“近期使用、中期培养、长远储备”的思路,加强精准化培养,为公司发展储备具有管理创新能力的管理、技术人才及科学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是自来水制售、自来水排水及相关水处理业务,属于市政公用事业。对国家产业政策依赖性较强,公用事业产品定价机制和相关立法逐渐完善,行业发展前景向好。国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的改革和调整,都将对整个市场供求和企业经营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确保公司及时应对政策变动,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市场和产业政策信息的采集和研究分析,提高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抵御政策性风险的能力,以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
由于公司业务的生产成本受电价、药剂价格及人工成本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如生产成本上升,将对公司的经营目标实现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供水业务的发展有所放缓。
应对措施:针对经营成本的增加,公司将加强内部控制,控制管理成本;随着公司“智慧水务”项目的推进及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水务的运营效能,降低漏损率,控制和降低各项运营成本。
公司目前的供水范围集中在江阴市,形成了相对的自然垄断市场,未遇到较大的挑战。在市场向外拓展方面,由于水环境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有限的市场空间和获取项目方式难度增大,给公司进一步的对外拓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
应对措施:公司依据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打造运营管理和投融资两个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范围,延伸产业链,适时介入污水行业,形成供排水一体化,同时以优质的水务服务为目标,积极向外进行业务拓展,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中小城市水务行业标杆的卓越水务专业服务提供商。
公司目前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组织运行模式,但是随着未来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公司经营决策、组织管理、风险控制的难度增加,面临着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能力无法适应公司发展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进一步实行精细化管理战略,确保重大决策的科学高效,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决策风险和公司治理风险;进一步提高智慧水务的推广应用,完善运营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防范可能产生的管控风险,提高管控效率。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保持稳定,总体来说,财务风险不高。随着公司在建项目、产业链的延伸、业务向外的拓展对资金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加,将会对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合理分配资金,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探索融资的新方法、新途径,保障融资渠道的畅通,保持公司稳健经营。
严重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对本公司的财产、人员造成损害,并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加强项目运营过程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不可抗力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江南水务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上一篇: 【48812】【最新】上海市市政公用设施抗震专项证明专家库名单发布啦 下一篇: 避免道路反复开挖这条弄堂的三项工程同步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