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总基调,充分的发挥财政职能,扎实做好稳收入、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助力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000万元,同比下降11%。完成镇本级财政收入40568万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931万元,同比下降2.8%,大多数都用在政府公共服务运转经费。
3.教育支出12060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0.3%,大多数都用在教育系统正常运作经费和项目经费。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01万元,同比下降4.4%,大多数都用在文化体育活动支出。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98万元,同比下降3.8%,大多数都用在城镇和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重残人员生活补助、优抚对象补助、老年福利、困难群众救助及春节慰问经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补助等。
7.卫生健康支出3260万元,与上年持平。大多数都用在基本公共卫生经费、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医疗保险基金、老年人体检费、妇儿健康经费、公立医院补助、计划生育家族奖励等。
9.城乡社区支出8402万元,比上年同口径下降12%。大多数都用在道路改造、市政维修、污水管道工程、绿化工程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田园建设、河道整治、社区运转经费等。
10.农林水支出3865万元,同比增长0.1%。大多数都用在生态补偿、农机补贴、农业扶持资金、动物防疫经费、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土地租金、防汛经费等。
各位代表,以上2024年度预算收支数据均为预计数,同当年实际收支数据会稍有差异。
1.着力抓好收入,筑牢财力支撑。紧盯目标任务,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千方百计创收增加财力。强化财税联动,加强税收动态分析和研判,落实应对举措,努力挖潜增收。强化重点客户服务,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税源。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多渠道稳定收入总盘子。
2.聚焦重点领域,兜牢保障底线。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单位存量资金,全力保障民生和重点支出。优先保证“三保”支出,落实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领域资金,兜牢保障底线。支持关乎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安全稳定的重点项目,助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控非紧急非刚需项目,尽力压缩行政运行成本。
3.强化资金监管,防范债务风险。深入推动预算一体化管理,快速推进苏采云、资产云等模块上线运行,全面实现财政管理横向、纵向一体化,提高财政业务标准化水平。同时,严把财政审核关,严肃财经纪律,确保全镇各项支出规范、合理。全力化解隐性债务,用好专项债,统筹调度资金,超额完成全年化债任务。严格落实债务管控要求,合理控制综合成本和总体规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根据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结合我镇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并考虑相关政策因素,向本次大会提请审议我镇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拟定全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000万元,与上年度持平。拟定完成镇本级财政预算收入40500万元(含上年结转),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909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14.6%。主要安排政府公共服务运转经费等。
2.公共安全支出1992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4.9%。主要安排社会治理经费等。
3.教育支出12227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30.3%。主要安排教育系统正常运作及项目经费等。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18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0.8%。主要安排文化体育活动经费等。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18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11.4%。主要安排城镇和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重残人员生活补助、优抚对象补助、老年福利、困难群众救助及春节慰问经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补助等。
7.卫生健康支出3435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8.5%。主要安排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大病险基金、医疗救助资金、公立医院补助、基本公共卫生经费、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等。
9.城乡社区支出7601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18.8%。主要安排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污水管网建设、河道整治、特色田园建设、社区运转经费等。
10.农林水支出3867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9.6%。主要安排农机补贴、生态补偿、农业保险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农业扶持资金、动物防疫经费、村补助、土地租金、防汛经费等。
11.援助别的地方支出40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0.1%。主要安排结对帮扶资金。
12.预备费支出200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0.5%。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1.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逐步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联合相关条线,多途径、多角度深入挖掘税源。发挥各类联系企业的平台作用,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跟踪服务,把握税源动态。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集思广益,多措并举,确保非税收入较快增长,为财政增收提供保障。强化财政预算约束,严格按全省“零基预算”要求编制全年预算,并在预算执行中落到实处。从严控制新增支出事项,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集中财力支持好重点支出。
2.守牢底线,严格防范债务风险。一是按要求做好隐性债务化解。及时关注政策变化,向上多争取专项债额度,统筹资金,年内实现政府隐性债务清零。二是继续推动融资平台压降工作。进一步梳理符合压降要求的平台公司,清理资质差、无发展的潜在能力的平台公司,把优质平台公司转向实体化运行,做好市场化转型。三是发挥好市级平台作用,充分的利用平台增信、担保功能,为资金收支平衡提供保障。
3.强化监管,推动管理提质增效。一是继续做好资产监督管理,逐步优化资产配置,为资产保值增值多想办法。二是推动我镇市场化公司的运营,整合资源,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努力扩大收入规模,提升公司运行质量。三是配合做好巡查、审计整改等工作,进一步规范财政运行。四是跟踪好暨阳新创基金的运行,配合推进投后管理,为后期的逐步发展积累经验。五是加强人员培训,推动上下交流,搭建素质高、专业强的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