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拥有非常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具体点击查看下面的示意图噢。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拥有非常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以后
总理在2017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目前已有前后两批共30个城市被纳入海绵城市试点。北京市也是试点之一,北京市政府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议》中提出每年将选择一到两个区域作为市级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水弹性城市建设标准。
近日,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编的北京市区域标准《海绵化城市道路施工及质量检验收取规范》的启动会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新闻发布厅召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处处长徐东林,中建一局集团科技质量部总经理曹光、中建一局集团科技质量部助理总经理张军,行业知名专家王甦、孟昭辉,北控水务集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筑技术中心、中建二局三公司、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5家编制单位的27位代表出席会议。本规范为公司主编的第二本北京市区域标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嘉茵,技术中心主任汤德芸、福州路项目总工龚潇鉴作为本规范编制人员代表公司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由张军主持。徐东林处长代表主管部门讲话,他介绍了北京市区域标准编制各阶段的要求,强调区域标准在编制过程中需注重质量,确保编制进度,编制的技术内容须遵循科学性、协调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四项原则,并对规范编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公司代表主编单位作汇报,详细的介绍了《规范》的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编制基本思路、编制大纲及基本内容、技术路线、各参编单位的任务分工、工作进度计划、编制依托项目情况等。参加会议的专家和编制组成员以问题为导向,对《规范》的编制大纲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对一些海绵化城市道路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曹光、刘嘉茵、岳爱敏分别代表三家主编单位表态,他们表示,感谢北京市住建委领导的格外的重视,感谢各位专家对本规范编制提出的珍贵意见,三家单位将精诚合作,与编制组一道充分借助专家资源,依托在施项目,做好标准编制的组织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规范》的编制。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水弹性城市”,北京地区海绵化城市建设也方兴未艾。《海绵化城市道路系统施工及质量检验收取规范》的编制,不但可以使为公司积极开拓水弹性城市领域的市场提供支撑,也对形成海绵城市领域的技术积淀,提升公司在海绵城市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快公司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转型升级发挥非消极作用。本标准也将有利于提升北京地区海绵化城市建设的管理上的水准,有效支撑北京市水弹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也为其他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